從目前的分析來看,想提高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就必須與硅結合成復合材料才有希望發展,硅因其具有極高的理論容量而成為現階段鋰離子電池用負極材料研究的熱點,也是最有潛力取代石墨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之一。
雖然與硅結合的材料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但是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硅會發生巨大的體積變化,會導致材料粉化、失去電接觸,容量減弱很快,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專家嘗試了很多的方法,包括制備無定形硅薄膜、硅氧化物、多孔硅、納米硅、含硅金屬化合物、含硅非金屬化合物、硅/碳復合材料、硅/金屬復合材料等,這些方法或許都可以抑制了 硅材料的體積膨脹,或者改善了硅顆粒之間的電接觸,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硅負極的循環穩定性和首次充放電效率。
一般鋰電商業化電極是由活性物質、導電劑和粘結劑組成,導電劑分散在粘結劑中使其具有電子導電性,粘結劑則起到將活性物質顆粒緊密包裹的作用,避免活性物質顆粒在循環過程中粉化、松散而失去電接觸,這說明電極的循環性能不僅和活性物質有關,還與粘結劑性質與分步狀態有一定的影響,除了硅材料本身的體積效應和內部顆粒之間的電接觸狀態外,硅材料與集流體之間的接觸狀態對于負極的循環穩定性也有很大影響。改善硅材料與集流體之間電接觸狀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提高粘結劑的性能,二是改變集流體的表面形貌。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除了硅基活性物質本身的改進,專家也在電極制備工藝和電解液上也做了大量研究,并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的硅基負極結構,采用柔性的乙炔黑涂層替代傳統的銅箔作為集流體,將活性物質粘結在乙炔黑涂層和聚乙烯膜之間,提高活性物質與集流體之間的結合強度,并期望通過這種夾心結構緩沖硅基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實驗在進一步的驗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