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規劃,出臺時間表已經排了出來,待到這次兩會審查批準了“十二五”規劃綱要之后,將在年內陸續出臺。數次延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出臺時間終于有了明確說法,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也迎來一道曙光。值得一提的是,這份首個針對新能源產業的產業發展政策,不是由某幾個部委聯合下發的部門規章,而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頒布,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新能源汽車規劃的草案在去年和今年年初已被曝光多次,從草案上看,電動車應該是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發展的主流方向,有消息稱,未來10年政府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在這份千億規劃背后,是一場事關未來的“賭局”。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當中有幾點是行業非常關注的,也影響到未來新能源車能否盡快實現產業化。首先是補貼,從之前的草案看,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當前日本按售價三分之一左右補貼電動汽車;美國電動汽車補貼由聯邦政府出7500美元,州政府出5000美元,最高補貼能到12500美元,而一輛電動汽車目前在美售價也就2萬美元-3萬美元,補貼額度超過售價三分之一。反觀國內,以國內某款電動汽車為例,預計售價為30萬元左右,按照中央政府補貼6萬、深圳市政府增加2萬元補貼額度,兩者相加也僅有8萬元補貼,不到售價的三分之一。如果政府鼓勵電動汽車發展,或者我們希望電動車跟人家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起碼在補貼方面要加大力度。
其次,如果認定了電動車是發展主方向,就必須從現在開始,把充電站的建設納入各大城市建設規劃當中,在做樓盤規劃時,要有建設若干充電樁的安排,長遠來說,還要規劃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建設,只有解決了配套設施問題,才能調動潛在用戶買車的積極性。
此外,當前應做好發展電動汽車的準備工作,但傳統汽車節能技術也需要提升,設想一下,假如每輛車能在現有基礎上節能15%,國內有1000萬輛汽車加裝了這種技術,就相當于節省了15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所以政府應該繼續激勵傳統節能減排汽車的推廣,同時,對于混合動力車也要有相應的激勵政策(甚至應該制定比傳統汽車力度更大的補貼措施)。
政府是產業發展宏觀戰略規劃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者,發展方向的決策與指引者,完善成熟的政策法規建設者,示范運行和配套設施主導者,以及資金支持協調社會各方推進者。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發展壯大成熟,離不開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推動著。抓住第三次汽車產業技術革命的機會、借電動車“彎道超車”從而實現由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變,一直是我國政府的強烈愿望。相信如果政府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產業政策,加上車企的作用力,是不難孕育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