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和交通這構筑現代人類社會的兩大基石方面,歐盟要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在這兩大領域都大有可為,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說對這兩大工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動力鋰電池產業是歐盟必須要發展的。但限于自身基礎實在太薄弱,無法全面發展。目前基本可以確定,歐盟要重點主攻高功率的電動汽車用動力鋰電池,原因很簡單:(1)汽車工業是歐盟的支柱產業,這個制造業不但必須保住,而且必須要在全球占有優勢地位才行;(2)車用動力鋰電池技術是整個鋰電產業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對于技術制高點的爭奪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對于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效的、大容量動力鋰電池,歐盟的重視程度不夠,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出臺針對性的政策。這也沒有辦法,現有的鋰電產業基礎決定它不可能面面俱到。歐盟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是一塊巨大無比的蛋糕。要知道,歐盟里斯本戰略10%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要求,就催生出了中國占世界第一的太陽能電池產業。現在,歐盟要在2020 年把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提升到20%甚至30%,能效比例也要提高這么多。相對于其廣大的市場來說,歐盟的動力鋰電池產業即使是放衛星式地發展壯大,在儲能領域的應用也不可能做到自給自足。這對中國的鋰電企業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發展機遇。
鋰電中國建議,中國鋰電企業應致力于進軍歐盟市場,特別是其大容量動力鋰電池儲能市場。目前中國很多鋰電企業,深陷國內惡性競爭的小電池市場泥潭,只能生產一些低端產品,賺取一點辛苦錢,利潤很低還很累。而轉變發展戰略,主攻大容量動力鋰電池市場,對于中國多數鋰電池企業來說,不會很難。首先,較之車用動力鋰電池,大容量動力鋰電池需要的技術門檻相對要低一些,企業通過努力能伸手夠到;其次,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品多出口歐洲,這方面已建立起了市場渠道,鋰電企業只需和太陽能電池企業密切合作就行;第三,鋰電產業是中國的比較優勢產業之一,企業尋求和歐盟相關機構合作也比較容易。
歐盟對鋰電產業領域尋求和中國合作是很渴求的。2010 年04 月15 日人民網報道,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于15 日在京宣布開業。在成立儀式上,來自北威州從事電動車研究的業內人士,如波鴻大學電動化專業教授Pautzke、明斯大學無機化學教授Wiemhoefer 等均表示,希望與中國的同行在電池的研發上進行深度合作,企業層面和學術層面都可以。當然,中國企業在這種合作過程中,需要多長個心眼,不能毫無保留。對于技術不夠的中國鋰電企業來說,短期內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也并非難事。鋰電中國一直認為,技術和人才并不是中國鋰電產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中國并不缺先進的鋰電技術,也不缺人才,缺乏的是技術和人才的選拔機制。因現有體制和氛圍等原因,社會沒有順暢的渠道,讓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人才拔尖。鋰電中國有種感覺,和中國人才流失的總趨勢同步,鋰電領域的優秀人才也正在流失。隨著歐美對鋰電池技術重視程度的加深,這種流失的步伐,可能還會加快
。
關于如何尋找技術和人才,鋰電中國現在也沒有很好的建議。企業自己要多想招,把藏在深山中的寶挖出來。只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目前活躍在社會各種舞臺上的、在各大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任職的眾多的知名專家學者,或許基礎研究能力尚可,但產業技術研發能力很難說。而且,多數專家把太多時間花在名利的追逐方面,靜下心來搞研究的寥寥無幾。
如果企業確立了進軍歐盟市場的目標,那么,在努力進行技術攻關的同時,時刻關注歐盟在經濟領域的政策動態,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中國鋰電企業能在未來幾年內,在歐盟儲能市場謀取一塊蛋糕,協助歐盟完成其2020 戰略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