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宜春市街道上“建設千億工程 打造亞洲鋰都”的標語 ②宜春市第一座動力汽車充電站 ③宜春鉭鈮礦正在開采的礦山 ④鋰電新能源產業鏈構成示意圖
在湘贛邊界的小城宜春,宜春鉭鈮礦是一座有著近40年歷史的國家大(Ⅱ)型企業。但在宜春,如果問當地人“宜春鉭鈮礦”,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是說“414礦”,宜春人都不陌生,其實二者是一家。
宜春鉭鈮礦叫“414礦”是有原因的:1968年底,江西冶金地質勘探公司六一二隊在宜春東南20公里處的銀子嶺一帶發現一種重砂;1969年4月14日,公司化驗室公布鑒定成果,這種重砂中蘊含鈮、鉭、礦石鋰等物質,故此得名“414礦”,宜春人沿用至今。
如今,蜿蜒在銀子嶺山坳間的公路比往年更加繁忙,因為宜春鉭鈮礦正在擴能改建,而它的背后,是宜春人千億“鋰”想的起點。
千億工程大提速
目前,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分為鹵水提鋰和礦石提鋰,鋰輝石和鋰云母是礦石提鋰的兩種不同原料,而鉭鈮礦又是鋰云母的原始材料。宜春地處井岡山脈,境內擁有世界最大鋰礦山“宜春鉭鈮礦”,可開采氧化鋰儲量為110萬噸,占全國的31%。
為了發展經濟,有著先天鋰資源優勢的宜春,制定了打造 “亞洲鋰都”的規劃,即以“鉭鈮鋰礦石-鋰云母-碳酸鋰-鋰電池材料-鋰電池-鋰電汽車......”的產業發展方向,將把鋰電產業做成江西的第四個千億產業。
宜春市對打造千億鋰電產業的重視,從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設置上就有體現。
成立產業領導小組是時下各地政府彰顯對相關產業重視的普遍做法,不過,宜春市政府為了加快推進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在今年4月,掛牌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鋰電新能源局,即宜春鋰電新能源局。
另外,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是宜春市政府為了發展新能源產業成立的決策組織。組長由市委書記謝亦森親自掛帥。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則是其日常辦事機構。
易長福是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部部長,雖年過花甲,但對時下流行的“低碳經濟”、“新能源戰略”等詞匯非常稔熟,侃侃而談中,他對記者稱:“宜春打造千億鋰電并不激進,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很大程度取決于資源的競爭......隨著鋰電汽車逐步走入市場,世界鋰資源的使用和消耗將成幾何數增長。”
在今年9月的江西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合作推進會上,宜春市政府向外界宣稱,將在2015年實現鋰電產業產值1000億元,力爭突破1200億元。而千億鋰電原定的完成時間是2020年。
強勢推“鋰”之下,各路資本躍躍欲試。宜春市鋰電能源局向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共簽約35個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有14個,簽約資金達400億元,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
國內鋰電產業雖然風起云涌,但宜春的鋰電產業起步較晚,能迸發出如此吸引力不得不讓記者驚嘆。記者打車前往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探訪,但上車后司機卻告訴記者:“現在宜春人人說‘鋰’,但不知鋰在何處。在宜春開車已經兩三年,真找不出幾家上規模的鋰電企業。宜春除了擁有鋰礦,在其他方面實在沒有優勢。總之,工業企業太少了,像江特電機(002176,股吧)這樣的大型企業在市內就一家。”
開始,記者對上述司機的話不以為然,但在工業園繞了一圈下來,所見的情況與這位司機所說大致相當,除了一些尚未立名的在建工程,記者確實沒有發現幾家與鋰電相關的企業駐扎。
江西江特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是宜春鋰電能源局向記者推薦的鋰電企業之一,這家企業持股比例為:江特電機(002176)出資357萬元,持股51%;江西江特投資有限公司(江特電機關聯法人)出資133萬元,持股19%;鐘盛文出資210萬元,持股30%。其中,鐘盛文為江西理工大學教師,該項目即由他負責研制。這家企業2009年11月正式開工,是宜春鋰電產業開工較早的企業。截至目前,該企業只有一條生產線,宣稱年產正極材料300噸,但目前實際月產12噸。
江特電機半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6月,江特鋰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總資產987.63萬元,凈資產636.19萬元;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6.85萬元,凈利潤-34.29萬元。“公司確實在進行多元化的轉型,鋰電產業是公司正在培養的產業,但公司研制的三元正極材料現在仍在進展中,尚未進行規模化生產。”江特電機董秘翟忠南對記者說。
“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合作推進會”的一份關于斯米克(002162)的投資介紹是:“在豐城投資精品陶瓷的斯米克,看準了該市獨特的鋰礦資源,斥資10億元著手研發鋰電產品……”。實際情況是,今年5月,斯米克與宜春市宜豐縣政府簽訂了《項目投資意向書》,投資規模約10.5億元,該意向書名稱為“含鋰瓷土礦的開發及綜合利用”,項目內容包括:瓷土礦開采、分選;鋰等稀有金屬提煉及深加工。
不過,在斯米克近10億元的意向投資中,可能真正涉鋰的資金并不多。斯米克證券部人士指出,此次簽訂項目投資意向書最主要是看重原料高嶺土。通過開采瓷土礦并獲得高嶺土,將使現有產業鏈向建筑陶瓷行業上游延伸,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于鋰等稀有金屬提煉,主要是由于當地政府欲打造“亞洲鋰都”所推動。
宜春推鋰已經一年有余,雖然大街小巷掛著醒目的“亞洲鋰都”宣傳牌,但從記者的所見所聞而言,宜春的鋰電產業尚未形成氣候;雖然已有資本先行試水,但遠未達到聚集效應。
關鍵環節誰挑大梁?
豐富的鉭鈮礦資源是宜春推鋰的資本,“礦石提鋰”在千億鋰電工程中扮演關鍵角色。但截至目前,該優勢尚待發掘。
就已有技術而言,從鋰云母提鋰尚未具備成本優勢。在目前的市場情況,從鋰輝石提鋰的成本約2.7萬/噸,而從鋰云母制取碳酸鋰的成本超過3萬元/噸。也因為如此,在高純度碳酸鋰產品的制取中,從鋰輝石提鋰被視為目前市場的主流。
在礦石提鋰這一環節上,宜春市政府非常期待能與比亞迪之類的大型企業合作。上半年,關于比亞迪落子宜春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但比亞迪最終與西藏礦業(000762,股吧)(000762)的聯姻使得上述傳聞就此終止。宜春市鋰電能源局對記者稱:“比亞迪的胃口太大了,他們想拿到鉭鈮礦的控股權,這顯然是宜春不能答應的;后來,我們只提出讓鉭鈮礦30%的股權,但他們又不干。”
招婿無望,宜春市政府曾一度將“礦石提鋰”的重任寄予江西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自稱研制鋰云母精礦長達6年,并于2009年7月進行了工業化批量生產碳酸鋰(電池極)。另外,“亞洲鋰都”官方網站又稱,江西省颶風化工有限公司成為江西第一家進入鋰電新能源產業和國內規模最大的利用鋰云母礦石生產碳酸鋰的化工企業。
撲朔迷離之際,贛鋒鋰業(002460,股吧)(002460)正悄然狩獵著的宜春千億鋰電產業。
當前,贛鋒鋰業的制鋰過程主要采用“鹵水提鋰”,但該公司10月20日公告稱,公司的“鋰云母礦提鋰制備電池級碳酸鋰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被列入2010年江西省高新產業重大扶持項目計劃,該項目可獲得江西高新產業重大項目扶持資金430萬元。
雖然上述公告只是上市公司關于收到財政補貼的一則常規性公告,但結合目前宜春鋰電建設熱潮,贛鋒鋰業這則普通公告也許不能這么簡單地看。據了解,贛鋒鋰業與宜春頗有淵源,贛鋒鋰業緊鄰宜春,該公司目前旗下有3家子公司就在宜春。記者致電贛鋒鋰業欲了解詳情,公司相關人員表示:“我們本來在宜春就有子公司,自然不會錯失這次機會。”不過該人士稱因在三季報披露期內,不宜透露更多情況。
“贛鋒鋰業之前曾與414礦商討礦石提鋰的合作,但已有的技術無法控制成本,后面這件事還是不了了之。”宜春鉭鈮礦辦公室主任熊雄對記者如是說。
宜春豐富的鉭鈮礦中蘊含著鋰云母,而“礦石提鋰”又關系著宜春鋰電千億工程的成敗。對于技術至上的鋰電產業而言,如果諸如贛鋒鋰業之類的企業最終能在成本競爭中獲得優勢,或許會在群龍無首的宜春鋰電大潮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