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漢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納米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麥立強主導的鋰空氣電池目前正在積極進展中,這種新型鋰電池比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的蓄電能力高出10倍。11月12日,麥的課題組將相關成果發表在著名的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
鋰空氣電池在歐美亞洲等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國家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相對鋰電池在理論上具有超大容量和超大能量密度的電化學性質,但是該類型電池的試驗表明,投入使用的實際容量與理論容量相差甚遠,解決之道是開發廉價高效的催化劑。因為電池中的氧還原反應和氧析出反應的速率是影響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所以,高效催化劑對于提升鋰空氣電池的反應速率意義重大。目前,具有較高氧還原和氧析出反應催化活性的電催化材料是鈣鈦礦型材料,根據這一現狀,麥立強課題組合成了一種新的鈣鈦礦型材料——鑭鍶鈷氧(La0.5Sr0.5CoO2.91,LSCO)分級介孔納米線,簡稱LSCO介孔納米線,它比納米顆粒具有更大的半波電位和極限擴散電流,對氧還原反應和氧析出反應表現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以介孔納米線為催化劑組裝的鋰空氣電池,相比于LSCO納米顆粒而言,容量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這種催化劑材料具有不但可以用于金屬空氣電池,也可以用于燃料電池,這兩種電池被認為是未來取代鋰動力電池的重要能源,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也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發表論文的《美國科學院院刊》是世界著名的學術期刊,1914年創刊,在SCI綜合科學類中排名第三,是僅次于《自然》和《科學》的綜合類學術期刊。這次是首次以武漢理工大學為獨立單位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
麥立強教授課題組致力于納米線儲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其學術成果受到鋰離子電池先驅M.S. Whittingham教授等世界一流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并得到國家相關部門和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