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的動力鋰電池產業規模繼續向前推進,盡管鋰電池自身的成本、壽命、安全,均衡技術等問題有待解決;但中小儲能項目遍地開花,對動力鋰電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可喜的信號。成品鋰電池組市場規模為35億元,比2011年的26億元增長34.6%。其中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占比為57%,是動力鋰電池最大的需求市場。
在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鋰電池出口市場也積極向好,2012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口市場份額占比約20%。2012年動力鋰電池出口金額約7億元,其中直接出口1.5億元,通過整車廠商、系統集成商等間接出口約5.5億元。
雖然有這么多的成就,但表現為行業方面的問題也不少,表現為三個方面:低端產能過剩,核心技術缺乏,產業集中度不夠。
1、產能過剩:2012年底中國動力鋰電池企業家數達到105家,而2008年的時候僅有10家動力鋰電池企業,這帶來了過去4年鋰電池的產能急劇擴張。放眼未來,以目前在建和已建的產能來看,2013年的動力鋰電池產能約40億安時,2015年的產能約100億安時,2017年200億安時;而其中大部分產品一致性、循環壽命、能量密度等均不能滿足純電動汽車的需求。
這樣,一批曾經想在純電動汽車方面“大展拳腳”的企業,包括比克這樣的國內三甲,現在也寄希望于低端的電動自行車市場來維持收入。
2、核心技術缺乏。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授權和在審的動力電池專利數量達到1540件,其中657件發明專利,827件實用新型專利,56件外觀設計專利。鋰電池作為我國動力電池發展的重點,相關專利比例超過60%,但是磷酸鐵鋰、陶瓷隔膜等核心材料的技術仍然被外國企業掌握。
3、集中度不夠。目前我國各級動力鋰電池相關產業聯盟超過20家。產業聯盟本身是一個技術共享平臺,但是部分聯盟卻更多地參與了地方財政、土地、訂單等資源的分配;這不利于資源的集中,也容易形成灰色地帶,未能對動力鋰電池的技術發展起到應有的作用。
正是由于以上三個原因,目前我國動力鋰電池企業只有2~3家能勉強盈利或持平,其余企業幾乎都是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