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派克研究所研究報告顯示,亞洲鋰電池供應商正準備稱霸全球鋰離子汽車電池市場,該研究所通過七項指標得出全球排名前七位的電池供應商,其中包括四家亞洲公司,兩家美國公司和一家德韓合資公司。四家日韓企業被指控操作價格,它們是三星、索尼、LG、松下。
該報告有一個結論是正確的:電動汽車長期不能推廣的主要原因就是鋰電池價格過高。四家亞洲企業被指操縱價格背后是各國發展動力汽車的較量,它們控制了大部分鋰離子電池生產。這份名單里沒有中國企業并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這說明中國鋰電池生產商在市場占有率上還不足以對美國造成沖擊。
由于市場占有率的問題,四家鋰電池供應商就能決定價格走向。這會間接影響電動車價格(EV),高價格的動力電池使電動車的發展蒙受了損失。派克認為,讓電池價格隨價格規律走,這樣電動車才能最終贏得最廣大車友的青睞。
說這番話的時候,其實美國鋰電池企業價格也并不便宜,A123系統公司美國業務的倒閉你可以說是市場不足,也可以說是價格過高,事實上這二者相互影響,價格高影響了市場推廣,而市場不足則使電動汽車規模化不大,從而推高了制造成本。
那么,這四家企業有沒有操縱價格呢?這當然不能否認。
先看日本,日本在鋰離子電池市場歷來都享有壟斷地位,追溯歷史,鋰離子電池從1992年索尼公司商業化開始,世界的鋰離子電池產業基本由日本人獨霸天下,在2000年以前,日本的電池產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近年來,隨著中韓兩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的興起,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逐漸減少,但從目前來看幾大日企仍占有35%,大型鋰離子電池企業投入巨大,GS投資450億日元,AESC投資1000億日元,而松下在用4038億日元收購sanyo電池大半股份之后一躍成為日本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也上升到20%。
再看韓國,2009年第一家生產電動汽車LG鋰離子電池企業在韓國誕生,并計劃于2013年為止投資1萬億韓元,將電動汽車電池行業打造成為其支柱產業,且在2015年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實現2萬億韓元的銷售額,并占領世界市場的20%以上,而最近日本方面公布的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份額的數據顯示,韓國企業已經占據了總份額的39%。
日韓企業高達74%的龐大市場占有率,使得其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下游產品的全球價格走向,特別是在高技術動力電池領域更是如此,難怪美國會指責日韓企業了。